欢迎访问白银人大官网,今天是:

白银人大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刘向东:农业机械为农业农村建设赋能

阅读量: 次 【字体: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天气逐渐回暖,伴随着春耕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会宁广袤的田野上,酒泉铸陇智能轮式电动牵引平台安装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拖拉机等一台台农业机械正在田间耕作,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机械化防线。在这幅现代农机作业图景背后,有一群农机农技推广工作者,他们扎根基层、奔走田间,将先进的农机装备和技术送入千家万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农机装备支撑,其中会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市人大代表刘向东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扎根一线,架起农机与农民的桥梁

作为市人大代表,他带头示范,常年奔走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4U-110型马铃薯挖掘机到4ULZ-76型单行履带自走分集装袋(装箱)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从背负式喷药机到T50农业无人机,从东方红MF704-1型轮式拖拉机到丘陵山区东方红MH804M型折腰轮式拖拉机,每一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落地,都离不开他试验-改进-示范的田间试验示范和推广。

为了让农民机手真正认识到农机的优势,他秉持“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理念,组织机具现场演示、在田间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维修培训保障服务。通过实际操作,对比算账看效益,让农民直观地看到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增产的显著效果,从而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自2018年以来,主持实施了多个农机推广项目,包括特色产业(马铃薯)农机配套抓点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保障等。在他的努力下,推广各类新型农业机械158台,其中马铃薯联合收获机5台,建设120吨及以上粮食产地烘干中心5个,极大地提升了会宁县的农业生产能力。


扎实服务,补齐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智慧农机的推广应用,会宁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他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的发展。依托农机合作社现有农机装备及流转土地,让小农户同步享受规模化农机作业带来的实惠。


为了提升农机作业的精度和效率,他积极推广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等智慧农机技术。目前,会宁县已推广使用北斗导航无人辅助驾驶系统24套、惠达智能终端监测系统135套,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台、多旋翼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植保机)52台。此外,他还协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帮助农民购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农机设备。在2023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收获需求,他协助合作社对新购进的两台沃德4LZ-6.0EL型履带自走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改装。经过改装后的收获机,各项作业性能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为全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6模式收获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持。


赋能振兴,书写农机推广工作新篇章

在以他为代表的农机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努力下,会宁县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正被机械化、智能化模式取代,粮食作物精量播种,粮食收获烘干储藏等绿色农机应用广泛应用,使旱作农业区实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的全程机械化链条,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推动了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看到乡亲们用上农机后脸上洋溢的笑容,再累也值得。”这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最朴素追求,他以科技为笔、以大地为纸,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用坚守与创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

供稿: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